
草原、荒漠化、游牧概念的界定
一、 作为植被类型的草原植被,还有草甸、沼泽、荒漠植被。
1、 草原作为植被,为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建群(为主)的植被类型,属地带性(或称显域性)植被,是反映大气候特征的植被类型,为干旱半干旱气候的产物。世界草原植被分热带草原(又叫萨瓦纳、稀树草原),喜热的旱生草本为主,并有稀疏乔木分布非洲、澳洲和南美洲。温带草原以喜温的旱生草本为主,缺乏乔木,分为欧亚草原区、北美草原区(普列利)、南美草原区(潘帕斯)。欧亚草原区又分为黑海—哈萨克斯坦亚区,亚洲中部亚区和青藏高原亚区。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草原属于黑海—哈萨克斯坦亚区。蒙古高原属于亚洲中部亚区。温带草原属于植被型,按热量又分为温暖型草原亚型和中温型草原亚型,按水分不同分为草甸草原亚型、典型草原亚型和荒漠草原亚型。
2、 草甸植被,为非地带性植被(或称隐域性),是以中生草本植被建群的植被类型,包括高山草甸、河滩草甸、盐化草甸等。我国青藏高原的草场很多都属于高寒草甸植被。
3、 沼泽植被以湿生植物(包括草本和木本)为主组成的植被类型。湿地是地理学概念,包括水生、沼泽、部分草甸植被。
4、 荒漠植被:以超旱生灌木、半灌木、亚乔木、耐盐旱生植物、旱生肉质植物为主组成的植被类型。世界荒漠分为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,我国荒漠植被属于亚非(有人称亚洲)荒漠区。荒漠为地带性植被,只分布于干旱区。与人为造成的荒漠化地段不同。
二、 沙地和沙漠,为地形地貌类型,土粒
天然沙漠和沙地与人为造成的沙化土地不是一回事。
三、 干旱区
1、 半干旱区界线:年降雨量200—400(500)mm,干燥度1.5—2.0,干旱指数0.2—0.5,指典型草原、草甸草原地区。
2、 干旱区在年降雨量
干旱区包括半荒漠和荒漠地区。
一般将小于年降雨量
四、 草地:以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被地段,有时强调多年生草本,特别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。分为天然草地、人工草地和草坪。草地包括草原植被、草甸植被和部分沼泽植被。
五、 草场:能够放牧有蹄类家畜和提供饲草料的地段,为经济生产用语。能够作为草场的草原植被、草甸植被和部分沼泽植被,除草坪以外的草地,还有荒漠植被、部分灌丛、半灌丛。草丛及部分疏林。草场分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,天然草场又分为放牧场和割草场。
作为草场,中国可分为两大部分,面积最大的,年降雨量不足
中间还有半农半牧过渡带。
六、 关于草原、荒漠、荒漠化、沙漠、沙漠化、草地、草场、游牧的不同含义。草原除了植被类型的概念外,草原一词常与草场等同,或更多的代替了草场,如草原研究所、草原专业,所说的草原不是草原植被而是草场。所以建议作为一种植被类型的草原,应后面加上植被二字,以区别于一般人所指的草场。一般群众所指的草原范围更广,是以天然放牧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,如说知识青年在草原上安家落户,指的是地区。草地除草坪外都可作为草场,有人将草地与草场等同,并代替草场,如中国草地学报、草地大会,说的是草场。
七、 应把沙漠与沙漠化、荒漠和荒漠化分开。天然沙漠与荒漠与人为造成的沙化、荒漠化土地截然不同。
八、 我们讨论研究的范围应界定为以天然草场为主,干旱、半干旱区。荒漠化仅限于人为造成的。游牧的方式多种多样,依不同地区、民族习俗、文化、历史传统不同而不同。游牧的基本要素是移动放牧,是季节性移动。游牧的特点为移动、集体、简约、和谐。
地址: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065室
电话:86-10-85195561 电子邮件: cress@cass.org.cn